你的位置:博亚体育app官网下载入口 > 新闻动态 > 导弹射程不够,年轻中尉却要泄燃料,钱学森眼前一亮:你叫什么名字?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8:20 点击次数:123
1964年盛夏,茫茫戈壁滩上热浪滚滚,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枚中近程导弹即将迎来历史性发射。作为从零起步的国之重器,科研团队深知这次试验必然面临诸多挑战。
果然,导弹在首次试射中就暴露出关键问题——射程不足。当时大多数专家都主张增加推进剂,就像给电动车加装电池组那样简单。但现实困境是:火箭燃料舱容量已达极限,这个看似合理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。
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,一位年轻的中尉军官王永志站了出来。他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:我们可以通过减轻火箭重量来增加射程。这个减重增程的思路虽然符合物理原理,但具体如何操作却让在场专家犯了难——火箭的每个部件都经过精密配重,似乎已无减重空间。
王永志接着解释道:推进剂温度升高会导致密度下降,进而影响发动机性能。经过精确计算,只要泄出600公斤燃料,就能让导弹达到预定射程。这番专业分析却引来不少质疑,有人直接反驳:射程本来就不够,还要泄燃料?这不是雪上加霜吗?
展开剩余65%在那个年代,敢于挑战权威需要极大勇气。提出这样的反常识建议,很可能影响个人前途。但王永志始终坚信科学真理,将任务成败置于个人得失之上。
转机出现在钱学森院士的关注。听完汇报后,钱老眼前一亮,立即召见火箭总设计师:这位年轻人的方案很有道理,就按他说的办!事实证明,泄出部分燃料后,导弹射程显著提升,连续三发试射全部精准命中目标。
这次成功让钱老记住了这位善用逆向思维的年轻人。1971年,在我国首枚洲际导弹研制过程中,王永志再次展现过人胆识。面对试车台被占用的困境,他力排众议,坚持只对二级导弹进行试验。虽然再遭质疑,但在钱老支持下,不仅试验成功,还将进度提前了11个月。
导弹转运前夕又起波澜:有领导以测试次数过多为由反对发射。经周总理特批才得以继续。更戏剧性的是,在发射前最后检查时,钱老来信提示火箭状态不稳定。王永志经过反复论证,依然坚持按计划发射。
就在加注燃料时,突变的天气又给发射蒙上阴影。面对三日阴云的预报,王永志再次顶住压力,最终见证了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划破长空的壮举。
1978年,王永志正式出任洲际导弹总设计师。当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,钱老再次力荐:王永志年轻时就不走寻常路,他的逆向思维正是我们需要的。在钱老的慧眼识才下,王永志带领团队创造了中国航天的辉煌。
2024年6月,这位航天巨匠走完了92年的人生历程。他用毕生心血诠释了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,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不朽丰碑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博亚体育app官网下载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